浪山浪水浪大通 共居共享乐融融
浪山浪水浪大通 共居共享乐融融
浪山浪水浪大通 共居共享乐融融
扩大青海绿色有机(yǒujī)农畜产品“朋友圈”。本报记者 魏雅琪 摄
青洽会现场直播,助力青货出青。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王臻 摄
净土青海高原臻品。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魏雅琪 摄
三江(sānjiāng)集团展位。本报记者 王臻 摄本报记者 王 臻
仲夏,万物生长。青海高原,绿色浪潮澎湃(pēngpài)。
第26届中国·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天,从热度不减的(de)(de)(de)(de)农畜产品直播间到农产品现场品鉴区,从优势特色种质资源和牦牛、藏羊、青稞、冷水鱼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展出到展会现场接连不断的洽谈合作,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再一次成为(wèi)青洽会上(shàng)的热点(rèdiǎn)焦点,这些烙着“青海印”的农畜产品,以丰富的品种、有机的内里、绿色的品牌为全国乃至国外的客商,展示着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铿锵步伐。
以绿色为盾,站稳市场(shìchǎng)“根”
“这个菜籽油的优势是什么?”6月28日,来自(láizì)成都餐饮行业的客商(kèshāng)杜兵在青洽会上寻找商机(shāngjī),当他来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展区,很快被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菜籽油所吸引。
工作人员马金花边递(biāndì)上宣传册边介绍:“我们的原料种植基地全都在海拔3000米无污染的高原上,基地均已通过绿色有机认证,公司还有原生态绿色、有机油脂生产线,安全健康无农药残留。你可以尝(cháng)一下,油品味道香醇,充分保留了菜籽油(càizǐyóu)固有(gùyǒu)的香味。”
了解品尝后,杜兵果断(guǒduàn)带走了江河源的(de)合作联系方式。“我们的菜籽油近两年已经跟省外城市有了合作。”江河源销售总监(zǒngjiān)李玉海告诉记者,随着大众(dàzhòng)需求的不断提升,人们对食材有了更高要求,绿色食材的运用成为餐饮的主流,凭借着(píngjièzhe)绿色无污染的环境和(hé)古法压榨技术,公司销售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食用油早已打开省外市场,与甘肃、西藏的商超、餐饮建立了合作。
不只是菜籽油,本届(běnjiè)青洽会上,无论是省市级龙头企业,还是各市州代表企业和(hé)合作社,绿色是“青字号”农畜产品永恒的主题。
地处世界屋脊的(de)青海,被公认为(wèi)全球四大(sìdà)无公害、超净区之一,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农牧业鲜明的高原特色,为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业、高原种业提供了(le)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造就了“天然、绿色、有机”的高原臻品。
2024年,为使(shǐ)绿色有机农畜产品(nóngchùchǎnpǐn)输出地(shūchūdì)建设更加稳健,青海省委省政府、农业农村部建立并落实省部共建机制(jīzhì),青海省人民政府、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《青海省进一步深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施方案(2024-2030年)》,为青货出青夯实政策保障。
同年(tóngnián),我省聚力(jùlì)打造“净土青海(qīnghǎi)·高原臻品”青海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形象,举办农畜产品(nóngchùchǎnpǐn)(chǎnpǐn)品牌宣传及产销对接活动182场(chǎng)(次);“江源臻品·玉树牦牛”等特色农畜产品直销北京;牦牛及其产品获供港准入,冰鲜藏羊肉进入澳门市场,在香港设立首个“青海·西宁城市生活馆”和“河湟田源”品牌产品展销体验店,130种青海特产端上香港餐桌;海北藏族自治州在山东、江苏、广东等地开设“三地百柜”50家(jiā)(jiā);全省41个县设立县级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,建设(jiànshè)154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,在省外建立专供基地、体验店26家……不难看出(bùnánkànchū),凭借着这股“绿色”底气,“青字号”农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。
据统计,前(qián)5个月,我省农产品出口2.6亿元,增长(zēngzhǎng)44.9%,增速居全国第一位。
以创新为矛(máo),劈开机遇“路”
6月26日上午,在(zài)第26届中国·青海(qīnghǎi)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“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品牌推介及签约会”上,青海可可西里(kěkěxīlǐ)食品有限公司分享了高原特色肉制品(ròuzhìpǐn)精深加工经验以及品牌国际化“出海”的成功实践。
“公司凭借科研创新(chuàngxīn)和生产基地优势,实施‘有机绿色牦牛产品输出(chū)工程(gōngchéng)’,联合科研单位共同开发出‘绿色健康’‘赋能性’‘功能性’等系列牦牛有机产品,丰富(fēngfù)牦牛有机产品类别,提升产品附加值,做强加工链。”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马威说。
抓住机遇(zhuāzhùjīyù)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,这是可可西里企业发展不断迈上(màishàng)新台阶的关键。
无独有偶,青海瑞湖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带来的(de)高原菊粉(júfěn)、益生菌等专精特新产品同样受到广泛关注。
“凭借‘青藏高原植物萃取物’这一特点,我们的(de)保健类产品已经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建立销售(xiāoshòu)渠道,且销量可观。尤其今年是体重管理(guǎnlǐ)年,产品所拥有的绿色生态原料和零(líng)添加特点非常受市场欢迎。”青海瑞湖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汪海燕介绍,依托青海省特色资源,公司主营枸杞(gǒuqǐ)、牦牛等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,面向大健康市场,创新研发养生产品,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努力,让更多人享受到来自(láizì)高原的纯净(chúnjìng)与滋养。
新时期,机遇和挑战并存。“青字号”农畜产品想要在市场上寻求更多(duō)发展机遇,唯有坚持不懈创新。当下,利用青藏高原(qīngzànggāoyuán)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依靠创新把优势资源变成优质产品,许多青海(qīnghǎi)本土企业纷纷走上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(dàolù)。
以品牌为灯,打开世界(shìjiè)“门”
带着明星产品“门源蜂蜜”和新品分离式蜂蜜水,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在青洽会上(shàng)的展位不仅迎来老朋友,还收获许多(xǔduō)新客户。
“我就是前年来青海旅游知道这个品牌的,当时在(zài)(zài)机场买了他家的蜂蜜,这次借着工作机会专门(zhuānmén)再来(zàilái)买。”一位来自天津的客商告诉记者,在感受到“门源蜂蜜”的品质后,她和周边的朋友都只认这个品牌。
“我们的蜂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浓度最高(gāo)能达到42度,高海拔,零(líng)添加。”谈起品质,门源百里花海(huāhǎi)蜂业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杨文瑛自信满满。
通过保证品质(pǐnzhì),以做好蜂蜜品牌为根基,门源百里花海蜂业(fēngyè)有限公司(gōngsī)已成为一家(yījiā)集蜜蜂养殖、蜂产品收购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蜂产品公司。“目前已有520蜂群,年蜂产品总量25万吨左右。”杨文瑛说,公司的每一瓶蜂蜜都可以追溯到每一个蜂农的信息。
2023年底,通过政府搭桥,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,与日本正式建立合作,完成了海北州出口(chūkǒu)零的突破。今年,百里花海蜂产品(fēngchǎnpǐn)再次出口香港,品牌效应进一步(jìnyíbù)扩大。
把(bǎ)品牌打造好是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“走出去”的关键。
2024年12月23日,“青海(qīnghǎi)三文鱼”公共品牌正式发布,标志着青海三文鱼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,“通过品牌效应的加持,相信‘青海三文鱼’能够走向更(gèng)广阔的市场。”从事(cóngshì)酒店行业的北京客商徐海龙在青洽会现场品尝完青海三文鱼刺身后(shēnhòu)如是说。
作为青海的(de)(de)新兴绿色生态产业,青海养殖的以鲑鳟鱼为主的冷水鱼,占全国总产量的40%,天然、优质、绿色的特质使其获得香港、欧洲、东盟出口许可,成功(chénggōng)出口到俄罗斯、新加坡、墨西哥(mòxīgē)、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,今年还将出口到日本。
近年来,青海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,围绕(wéirào)牦牛(máoniú)、藏羊(cángyáng)、青稞、油菜、马铃薯、冷水鱼、枸杞、种业、冷凉蔬菜、饲草、拉面等(děng)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,着力构建(gòujiàn)“青海农牧业区域公用(gōngyòng)品牌形象+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品牌+产品品牌”协同发展、互为支撑的农牧业品牌体系,把(bǎ)培育农业品牌作为提升(tíshēng)农产品效益的重要手段,聚力打造“净土青海·高原臻品”青海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形象,加快推进品牌化与产业化、市场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融合发展,提升农产品质量、效益和竞争力。目前,已累计培育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形象9个,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9个。
我们从火热的青洽会现场,从越来越多的“青字号”农畜产品走出省门走向国际的现状中不难发现,高原农牧业(nóngmùyè)正在加快(jiākuài)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“世界屋脊”正在成为“品质高地”,“生态(shēngtài)净土”正在释放“有机魅力”,发展前景十分广阔(guǎngkuò)。
《青海日(rì)报》(2025年06月29日 第6版:开放合作 绿色(lǜsè)发展——2025青洽会特刊·展会聚焦)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(gǎojiàn)外(wài)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